北京市房山区霞云岭堂上村,位于2161米的百花山主峰白草畔山腰,相传“龙卧三堂上,凤扑两厅中”,由此得名:堂上村。堂上村是进京门户,地域在北京霞云岭森林公园,这里距北京城106公里。
从西三环莲花桥上莲石路,过戒台寺、潭柘寺,沿着108国道驱车西行,顺着一条奔流的小溪,就可以到达群山环抱的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
73年前,霞云岭乡堂上村是平西抗日根据地,隶属于晋察冀边区。1943年3月10日,蒋介石出版了《中国之命运》一书,书中提出了“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的口号。中国共产党批判了这本书,1943年8月25日在《解放日报》发表题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论,社论结尾说:“如果今日的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那就是没有了中国”。
此时,年仅19岁的曹火星是晋察冀边区群众剧社成员,对《解放日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社论印象深刻。这年秋天的一天,他和战友随晋察冀边区群众剧社来到霞云岭,群众剧社以文艺为武器,宣传共产党的抗战主张,动员人民打击日本帝国主义。
1943年,抗日战争进入第6个年头,是战略相持最为困难的时期。在这不起眼的山间村落,曹火星与战友们看到共产党的基层组织扎根壮大,建立起平西根据地深受人民拥护和支持。
曹火星沉思于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命题,感染于当地群众火热的抗日斗争,满怀救国激情,在堂上村的西中堂庙,就着马蹄灯,用一个晚上的时间,一气呵成创作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成歌的那个秋日拂晓,当疲惫而兴奋的曹火星推开房门,正巧遇见西中堂庙空地上嬉戏玩耍的8名儿童团员。
8名儿童团员中的李万代,当年14岁,对于1943年深秋曹火星教歌的情景记忆忧新:“曹火星喊我们,说要教我们唱歌。他唱,我们跟着哼!”
堂上村上空开始响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并传到晋察冀边区,逐渐在中国大地上唱响。
伴随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浩荡进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词也不断变化。创作之初,歌词中有一句“坚持抗战六年多”,最终定格在“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胜利之时。
除了歌词,歌曲名称改变的背后,也不乏掌故。据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回忆:1950年,毛泽东主席听到女儿李讷唱这首歌后, 亲自在“中国”前加了一个“新”字,“没有共产党的时候,中国早就有了,应当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从1943年到现在,时间过去了73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传唱不衰,激昂旋律唱出了人民心声,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代代传承。
(统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