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党建工作 - 师德师风

师德师风

“北京青年榜样”——陈子轩

陈子轩,男,汉族,1993年8月出生于北京市,201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8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分团委书记。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承担语言志愿服务工作。

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齐心协力的坚守、坚持下,如今,国内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已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通过这近十个月的经历,我也有了一定的思考和体会,同时,也收获了一定的经验。现就本人在防疫时期主要开展的语言志愿服务主要工作进行介绍和汇报。

自2月23日,大年二十九开始,本人便以统计学院专职辅导员的身份,加入到了校内防疫工作当中,参与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在初期,本人在完成各项数据收集、整理和相关工作方案制定的工作之时,逐渐意识到,作为一名高校党员教师,理应将个人的能量更多地注入到社会当中,而不单单局限于本职工作范围内,尤其是在参与了几次居住社区党支部组织的党员志愿服务先锋岗活动后,在我内心中,对于“白衣执甲,逆行而上”这八个字有了更深刻的体会。3月11日,在校团委的号召下,本人作为我校唯一一名教师志愿者,同5名学生组成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外语线上翻译志愿翻译团队”,参与到丰台区团委的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当中。

从3月14日起,本人发挥自身在外语方面的优势与特长,开始负责对接丰台区大成路全季酒店隔离点的外籍隔离人士线上翻译工作,迄今已先后接待来自加拿大、美国、英国、土库曼斯坦等多国外籍人士,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1500小时。

简单概括我的工作内容,便只有两个字——翻译——翻译一切需要向隔离人员告知的消息,并向隔离酒店的防疫工作人员传达被隔离者的诉求、身体状况,甚至还有抱怨;但若细细思索这份“翻译”服务工作,实则也囊括不少内容。以下,我便以实际工作中需要扮演的三个角色,来介绍一下工作内容,并谈谈我的体会与思考。

做语言志愿者,更要做一名刻苦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我的语言能力,在面对防疫、抗疫的大环境下,的确略不从容,其主要原因,便在于需要使用大量的医学词汇和表达方法,然而这恰恰是我平日工作和生活过程当中涉猎较浅的范围。自从参与到语言志愿服务开始,我便重拾起了曾经求学时期的语言学习方法,认真查阅,刻苦背记了大量常用的医学专有名词和习惯用语,从而充实我的词汇量。为了在翻译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准确的表达含义和程度,我还借助各类平台和资源,尽可能多的收集地道、专业的表达方法,力求最大程度保证我翻译服务过程中的准确性和高效率。

做语言志愿者,还要做一名敏锐的辅导员。语言志愿者的工作,除了语言翻译任务之外,更重要的实则是 “对人的工作”。语言传达出的信息,剥离落在字面上,或宣之于口的“字面意思”之外,还蕴含着语气,这便是“对人的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感情色彩。由于我在日常高校辅导员工作过程中培养出的察人敏感度,和本人研究生阶段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和掌握的技能,我在接待某位外籍人士的过程中,感觉到其作息时间、语言诉说状态、食欲等方便都有所异常。在通过与丰台防疫人员的线上沟通之后,专业心理卫生工作人员进行了及时介入,从而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后果,后经证实,该名外籍人士并未告知防疫人员,确诊患有幽闭恐惧症,并长期服用抗焦虑药物加以治疗。

做语言志愿者,少不了做一名文化传播者。“食为天”,每日食谱的翻译是我语言服务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保证营养和花样,并最大程度地满足外籍人士的饮食习惯,隔离酒店制定的十四日的三餐食谱都有所不同,且每餐都有中式、西式两个套餐选择,这其中不乏诸如麻婆豆腐、宫保鸡丁、荷塘小炒、糖三角、金沙奶黄包这类的中式菜肴,也有着意大利肉酱面、韩式烤肉、印度咖喱这类的异域风情,准确地将其翻译,一方面是为了避免隔离人员的饮食禁忌,同时,也是向他们传递我们的饮食文化。

通过参与疫情期间的语言志愿服务活动,让我真切体会到了全国上下共克时艰的信心与决心,同时也感受到了防疫一线工作人员肩头的重任和辛勤的工作状态,这不仅提升了我的精神境界,同时也为我从事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积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考察天津时,称赞志愿者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前行者、引领者,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的服务岗位很渺小,然而,对我来讲,它就是属于我的抗疫事业。“语言是工具”,这句略微冰冷的陈述句,在我的志愿服务工作过程当中,却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了这件“工具”背后所承载的沉甸甸的温情与责任感——温情来自志愿服务全情投入后收获的每一句感谢和“小表情,而责任感源于我在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投入到抗疫工作中体会到的主人翁意识。疫情终将过去,胜利就在前方。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我将珍惜这段时间收获的种种思考,反思工作中可以不断完善的不足之处,继续秉持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在教育事业上不断努力,争取获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