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实现“五育并举”的重要环节,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是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的应有之义。统计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通过调研咨询、制度研究、学生访谈,确定了“会劳动+爱劳动”的教育模式。“会劳动”是指通过参与一线劳动,学会一项基层劳动岗位的工作内容;“爱劳动”是指通过对一线劳动者的采访,加深对基层劳动者及其产生的价值的认同。两个模块组成整体实践教学环节,“会劳动”模块是由学院实践基地三环新城第一社区负责授课,“爱劳动”模块由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指导。
5月15日是学生参与基层劳动的第一天。“刚12点半,学生们就都到啦!”电话那头是三环新城第一社区的工作人员张若楠,从2022年学院在社区成立实践基地起,就是她开展对接工作。此前,每当在工作中称呼她为“张老师”的时候,她总会有些不好意思,而这次她更是“名副其实”的张老师。按照工作安排,学院劳动教育实践课的授课教师之一就是张若楠,她要负责给同学们讲授岗位劳动职责、指导劳动过程、评定劳动成绩。
时间接近13时,社区会议室摇身一变成为教室,张若楠为同学们细细说着当日劳动的整体安排。在下午的劳动中,同学们化身为一线社工,在社区几十栋居民楼中体验“扫楼”这项社工最经常不过的工作。陈仪萱是一名新“社工劳动者”,她认真工作的状态,被张若楠和同学们看在了眼里,“居民住宅楼中杂物堆积问题是较大的安全隐患,社区工作者需要经常排查,尽管高层楼都有电梯,但这一栋楼走下来也不太轻松,我和同学们把看到的问题都记录了下来,希望未来这些问题的数量可以持续地变少。”
学院2021级全体本科生通过自主报名形式,分三天完成了一线劳动实践。
5月22日是实践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新村街道团工委书记蒋瑞虔来到现场,他对本次活动表达了高度赞誉,“两家单位在推进建设新村街道学院式街区工作中走在了前面”。当天下午,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彪、党委学生工作部干部古丽孜帕尔也来到活动现场,常彪向三环新城第一社区党委副书记玄红芬表示了诚挚感谢,谈到统计学院未来将继续深耕与社区合作,拓展更多共建内容,发挥好学院专业特长,在学校育人和基层治理两方面实现互利。
“请同学们选择一位身边的一线劳动者,进行一次采访,并将采访内容填写至《劳动教育实践课》实践教学登记表中。”在前期动员会上,学院辅导员向同学们介绍“爱劳动”模块的学习形式。“请大家注意,要明确一线劳动者的概念,他们应从事基层劳动并以此为生,一定要与志愿者、脱产管理者等区分开来。”
2021级经济统计学班董旭英采访的是在洗衣厂工作的熨烫打包工人,他谈到如何理解“工匠精神”这一问题时,是这样回答的:“能把工作做好、做精,并且能在其中不断要求和提升自己,那就是‘工匠精神’。”北京协和医院的霍医生向2021级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方向)班周雨佳谈到,“作为一名医生,我会更加深刻认识到自己劳动的重要性……虽然,有时激增的工作量会带来很多压力,会加班,但是我和我的同事们不敢有一丝懈怠,因为我们要对生命负责到底,我想这就是劳动之于人的意义和价值吧。”
“爱劳动”模块中还设置了“自我评价”内容。2021级统计学班史蕾写到,“这次劳动实践让我懂得了每一位劳动着存在的巨大价值,我体验的是清洁岗位,貌似单调的工作内容,也包含着生疏到熟练的过程……一点一点创造劳动价值的过程也是收获快乐的过程,我非常珍视。”
随着全校劳动教育的不断深入,未来,统计学院在完成好实践教学工作的同时,将继续丰富、拓展更加符合劳动教育内涵的内容和形式,增加劳动教育和学科教学间的融合度,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敬爱劳动者、尊重劳动成果,树立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观,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